查看原文
其他

煮酒论剑 | 6张牌笑谈电力2021

年终总结的 能见 2022-08-19



文/粟灵


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时起飞,又到了一年一度做年终总结的时候。


最近,各大电力央企纷纷公布了全民票选的公司年度十大新闻。榜单中,纪念建党100周年、能源保供攻坚战、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等国家大事赫然在列。


今天,“年终总结的能见”也想跟大家“煮酒论剑”,笑谈2021年电力行业六件奇事——一件肉眼可见的大事和5件耐人寻味的“小事”。


这6张牌分别是:国能投“迎宾”、华能“得牌”、国电投“保三”、三峡“破亿”、中广核“变色”、国网“换帅”(除第1张外,其他5张排名不分先后)。


先说5件耐人寻味的“小事”,那件肉眼可见的大事留到最后大轴。



第一张牌:华能“得牌”


20219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了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华能集团正式成为国内第四家具备控股建设大型压水堆项目资质的核电集团。


我们可以从核电和华能两个角度来看待这一事件。


对于核电行业而言,华能“得牌”意味着行业格局的变化和牌照获取逻辑的颠覆。


此前,核电牌照长期被中核、中广核、国家电投(前身之一国核技)三家垄断,三者手中的牌照基本遵循着“牌照配套建立公司”的逻辑。而华能则是一家既有的大型综合性电力集团额外获取核电牌照,这也预示着未来中国核电牌照的常规获取逻辑。


如果我们以国际关系类比,目前世界上只有中、美、俄、英、法五个合法的核武器拥有国。可是忽然有一天,联合国允许第六个国家合法发展核武器,并预示未来“核牌照”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整个世界将会产生的震动,大约可以对应华能“得牌”之于中国电力行业的效应。


而对于华能而言,“得牌”则是其在双碳大变局中保持竞争优势的长远之计


还是以国际关系类比,当人类社会处在传统农业社会(第一个阶段),土地和人口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因素。但当英国率先进入工业社会(第二个阶段),土地和人口的比拼忽然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转型的速度和效率才是占领制高点的关键所在。不过,等到全世界都进入工业社会(第三个阶段),土地和人口所代表的资源和市场又使其重新变成大国竞争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即土地和人口大国未必是世界强国(比如加拿大和印度),但够格站上巅峰舞台的必须是土地和人口大国(比如中、美、俄)。


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也遵循着相似的规律。


第一个阶段,2002年上一轮电改之后,华能曾长期凭借其一马当先的装机量在高度同质化的五大发电集团中独占鳌头。2017年国家能源集团成立后,华能的光环逐渐暗淡下来。


不过,华能的幸运在于,新任董事长舒印彪很快为其找到了“调结构”的新出路,其中争取第四张核电牌照、建立竞争壁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双碳大变局把电力行业推入了第二个阶段,转型的速度和效率掩盖了对体量竞争的关注。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2021年华能自己引以为傲的两大新闻——获取第四张核电牌照、装机量破2亿千瓦,后者在业内却几乎没有激起太多水花。


但从长远来看,未来电力行业的引领者必须是体量和转型效率双优的企业。换句话说,在第三个阶段,“五大”未必能全员晋级,但新的引领者必出自“五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能够看到舒印彪和华能的深谋远虑。



第二张牌:国电投“保三”


这些年,国家电投通过积极宣传,向外界树立起“五大”中清洁能源占比最优的形象。去年,该公司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又突破60%


不过,“调结构”是华能当下的关键词,也是十年前国家电投(前身之一中电投)的主旋律,却并非现今国家电投“海面下的冰山”。在《“两网五大”投资大扫描:谁是基建狂魔?》一文中,我们曾经展示过国家电投这些年“暗度陈仓”的真相。



直到2017年,国家电投依然以1.26亿千瓦的装机量在“五大”中垫底。此后,该公司发足狂奔,以远高于其他四大发电集团的年均增量,接连在总量上超越大唐和华电,于2020年终于闯入前三。2021年,该公司保住了前三的位置,总装机量已接近2亿千瓦。


沿用上面那段国际关系的类比,国家电投类似于第二阶段率先开启转型的英国,在“五大”中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但董事长钱智民心中有数,如果不“扩规模”,当整个行业进入转型阶段,体量不占优势的国家电投即便结构再优,也终将沦为诸如英国之类的二流角色。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该公司宁愿背负远高于行业整体水平的负债率也要大举扩张。国家电投现在做的,正是英国没有做、日本想做却没做成的事情。


因此,华能装机量破2亿不算大新闻,而国家电投2022年破2亿却必须是。那将标志着在“五大多小”传统体系内正式确立起“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第三张牌:三峡“破亿”


国家电投背后还有一家更加雄心勃勃的公司——三峡集团。


如果说国家电投只是期望在“五大多小”传统体系内确立起“三足鼎立”新格局,那么三峡集团就是希冀颠覆既有秩序,顺利成为“第六大”。


2021年11月,三峡集团装机容量累计突破1亿千瓦,成为继“五大”后中国第六家破亿的发电企业,遥遥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在《重新定义中国电力竞争格局:“五大”变“六大”?》一文中,我们曾详细对比了三峡与“五大”在装机规模、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方面的情况。


但事实上,三峡与“五大”的距离,并非这些硬性指标,而在于过去二十年传统体系长期形成的“无形资产”。“五大”变“六大”,三峡需要挑战的不是五大发电集团中最弱的某一家,而是由全部“五大”乃至整个电力行业约定俗成的既有体系。


同样拿国际关系类比。二战后,联合国安理会“五常”确立(中、美、苏-俄、英、法)。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德、日等国综合国力早已不输“五常”中的英、法,但德、日还是德、日,“五常”依然是“五常”。


不过,三峡也无需悲观。大变局往往孕育着新旧交替的巨大力量。二战后的国际体系也是建立在对一战后国际体系的颠覆基础上。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在这场刚刚拉开序幕的大变革中,天生优质的三峡当借鉴华能的“调结构”和国家电投的“扩规模”,找到属于自己的逆袭之路。


三峡“破亿”便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四张牌:中广核“变色”


2021年中央关于新能源的提法不断深化发展。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这两种表述并不矛盾,二者可以理解为“路线图”与“时间表”的关系,即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路线方向上,要把握好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稳健的节奏步伐。


回到“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目前,中国唯一一家新能源占比过半的电力央企,既不是国家电投也不是三峡,而是相对沉默的中广核。


前些年由于国家政策对核电收紧,中广核变被动为主动,加速多元化发展。早在该公司2020年社会责任报告中就曾公布,其控股在运装机容量6509万千瓦,其中新能源3601万千瓦,占比过半。


中广核在新能源领域拥有的并不只是结构优势。《“五大六小”新能源装机大比拼:谁是黑马?》一文中,我们曾经提到,体量上,中广核新能源装机量仅次于国家电投和国家能源集团,前者是全球最大新能源发电企业兼全球最大光伏发电企业,后者是全球最大风力发电企业。


所以,中广核编写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时,可以考虑改变长期以来“核电在运装机”和“非核能源在运装机”的简单划分,在“经营绩效”图表中像“五大”一样分门别类地公布各类电源的详细数据。


中广核“变色”的另一层意义则指向近年来中国发电企业发展变化的一种新趋势。


《重新定义中国电力竞争格局:“五大”变“六大”?》一文中,我们提到:


中国发电企业的发展变化与高校有着某种相似性。上一阶段是综合性与专业性并举,五大发电集团类似于清北复交等综合性大学,独攻水电的三峡集团和独攻核电的中核、中广核则类似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等专业性大学。现阶段则是发电企业和高校都出现了专业性也向着综合性转型的现象。


但专业性向综合性转型并非易事。外部形势巨变与自身主动作为缺一不可。中国高校界至今仍无突出案例,主要就是因为外部条件尚不具备。而值得庆幸的是,“双碳”目标彻底改变了电力行业的游戏规则,专业性发电企业只需“主业+新能源”即可实现综合性转型。否则,缺少火电一足的三峡、中广核可能永远都无法实现逆袭。


不过,从多元化角度来看,三峡目前水电仍占据绝对优势,而新能源占比已过半的中广核才是综合性转型的突出代表。事实上,在“五大三峡两核”8家发电央企中,也仅有中广核与国家电投两家实现了“单一电源不过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广核的主业核电也在2021年迎来期待已久的政策利好。10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这是自2011年福岛核事故以来中国首次以如此积极的姿态定义核电。


中广核未来可期。



第五张牌:国网“换帅”


20211月,辛保安履新国家电网董事长、党组书记,他是该公司有史以来第二位出身五大发电集团的“一把手”。加入国家电网前,辛保安曾担任华电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我们暂不妄议中央进行人事任命的背后深意。但就行业发展而言,国网这次“换帅”正是当下能源领域跨行业跨公司人员交流的一个缩影。


《收藏 | 最新最全11家电力央企领导班子档案:谁是明日之星?》一文中,我们梳理过11家电力央企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升值路径。




此外,原神华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张玉卓也一度跨界担任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能源行业存在严重的条块分割问题,石油与电力行业之间,电力行业内部电网、发电、电气设备等细分领域之间“分”大于“合”。


如今,从全球来看,传统能源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成为大势所趋。所谓综合能源服务商,一是人员的综合性,二是业务的综合性。


电力央企的跨界“换帅”,为整个行业的综合性转型树立风向标。


底牌:国能投“迎宾”


2021年,中国开启“碳中和”元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是主战场。在《习近平的能源足迹(2021)》一文中,我们梳理了总书记2021年的15次考察参观活动发现,有11次与能源及碳中和相关。其中,以9月份考察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为分水岭,总书记关于能源行业的考察参观重点,开始从清洁能源向传统能源倾斜。


总书记去年一年的能源足迹反映出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国碳中和事业的思考不断深化与发展。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我们在《被误解的国家能源集团》一文中也曾提出,“双碳”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它考验着一个国家的承压能力和变革动力。而国家能源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和火电公司,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块阵地。“双碳”领域的标杆企业应该至少在两方面取得出色成绩:第一是妥善处理煤炭和火电,第二才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基于我国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一切不讨论煤炭和火电的“双碳”方案都是耍流氓。


国家能源集团、华能、国家电投三家即将在2022年形成“三足鼎立”新格局的大型发电集团各自有着独特的个性。


如果以过去四十余年改革开放作类比,国家电投类似于深圳,它是在旧印记相对薄弱的空间里白纸作画,它所创造的奇迹足以成为标杆却并不具有可复制性;


华能类似于上海,含着金钥匙出生赋予它旧世界的桂冠,而在遭遇至暗时刻后应时而变的铮铮傲骨又使之成为新时代的灯塔,穿越牛熊始终屹立于浪潮之巅,但这一切也都“可学不可类”;


国家能源集团则类似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它代表着旧时代的辉煌,烙印着旧时代的标记,它在碳中和语境下的蜕变历程才真正具有典型意义。


我们可以期待,2022年的中国电力行业将会更加精彩。



END



未来四十年,碳中和将让中国经济社会将迎来系统性变革,社会财富也将随之发生大规模转移。我们将见证一个伟大的时代,见证一个变革的时代。在“顺势者昌,逆势者亡”的历史规律下,创业英雄将层出不穷;紧抓机遇、纵横捭阖的企业也将借势而进,成为产业翘楚;前瞻布局、运筹帷幄的国家也将乘势而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那么该如何理解这一系统性变革?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做序并推荐的《碳中和革命:未来40年中国经济社会大变局》著作,以通俗易通的语言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碳中和画面。



推/荐/阅/读

业绩领跑全行业,从中等生到冠军,这个企业如何踩准了每一步?

被误解的国家能源集团

全球最大光伏绿氢项目启动!是什么撑起了中国石化锚定“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的雄心?

最新里程碑: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

新版售电管理办法出台:要求发生大变化,售电公司加速优胜劣汰

李鹏:站在新的时点,碳中和到底意味着什么?

光伏行业再迎重大利好!美国豁免双面组件关税并下调201关税税率!

重新定义中国电力竞争格局:“五大”变“六大”?

大幅增长!“十四五”全国电网投资近3万亿元

历史性转变!燃煤上网电价全部放开,“能跌能涨”市场电价机制起航

五大原因导致拉闸限电,问题是你愿意被拉闸限电,还是愿意溢价买电?

国家电网高层人事变动:原总会罗乾宜出任董事、党组副书记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正式成立,中国西电原董事长白忠泉挂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